在請婆婆幫忙帶孩子之前,婆婆開宗明義的告訴我們,她只負責疼孫子,不負責教。當時很爽快的說當然,當然,教孩子是父母的責任。直到最近阿文漸漸懂事,我腦海裡出現了隔代教養的煩惱,為何閃過這個字眼,實在是最近阿文的行為讓我必需面對這個問題。

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哭,婆婆捨不得就會馬上抱。不能摔,所以在床底周圍推滿棉被,我不是狠心的媽媽喜歡讓孩子摔,我也會心疼,但如果不讓他知道那是危險的,在他的認知裡會一直以為掉下去不會痛。這件事我跟卡爾文溝通過,沒用。記得有次,婆婆跟我述說今天阿文差點摔倒的事,我只是隨口說說沒關係就讓他摔,一時之間我就好像成了標靶一樣被罵得臭頭。

拿了東西不喜歡了就往地上丟,然後吚吚ㄚㄚ的要人檢,只要不順他的意就大哭,我不曉得是不是每個小孩這時期都這樣,還是阿文己經被慣懷,但我真的很擔心。我知道婆婆照顧阿文很辛苦很累,我也很感謝,我沒有希望阿文以後出人頭地,我只要求他有好的生活習慣,做個有禮貌的小孩,這樣應該不過份。

一天裡的精華時段我都不在他身邊,等到接了他回到家,往往只有一個多小時就必須上床睡覺,12小時的習慣如何用一個多小時來取代,真的很難。現在阿文己經懂得我們在說什麼,會看人臉色,如果現在沒有教,以後定型了要矯正過來就難了。 

爬文看了一些隔代教養對孩子內、外在發展的影響 

根據統計,全台灣現在約有10%的孩子都是由阿公阿嬤帶大,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,沒有父母呵護,要不是對未來茫茫然,要不就是被環境訓練得特別早熟;再者,隔代教養往往附帶貧窮與教育的問題,阿公阿嬤畢竟年紀大了,即使有心,能力往往也有限。況且,多數阿公阿嬤的學歷可能不高,成長的背景更是跟孫子輩有天壤之別,造成他們在教養上面臨窘境,也對於孩子的發展造成影響。

()對孩子內在的影響  

根據商業周刊調查,發現有百分之61.9的老師認為,隔代教養兒因為缺乏父母陪伴,在同儕關係、品行、學業和情緒管理及自信心五項指標,都不如一般學生。  

孩子缺少父母親的照顧,有時會覺被拋棄或背叛,以致情感失落沮喪。孫子女從祖父母所獲得的情緒上的支持、促進社會關係的技巧、自我了解及增加歸屬感、面臨生活壓力的應變,都會影響孫子女在學校中的師生關係、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、師生互動,以及兒童的同儕關係,甚至其自信心與自我期許。  

由於隔代的溝通較不易,祖父母輩與孫子女在認知的不同,加上成長背景和時空差異大,隔代教養兒童的情緒及行為表現,通常較容易產生憤怒、不安、害怕、拒絕、失落和沮喪等情緒,更多有自信心不足、表達能力較差的問題。 

()對孩子外在的影響

研究發現,國小教師認為隔代教養的正面影響力相當少,原因不外是:

A、體力問題:祖父母年紀較大、體力上較差,常無法勝任教養孫子的責任。

B、語言溝通問題:祖父母與孫子女相隔年代較久,外在環境隨社會變遷而不同,祖孫間的語言溝通可能會有落差。譬如祖父母常使用母語,對於常使用國語或不懂母語的孫子女會有溝通的困擾。

C、價值觀念差異問題:因所處的年代不同,彼此所形成的價值觀念也不同,造成代間的差異而產生溝通問題。

D、管教態度與技巧問題:一方面來自世代間的差異,以及祖父母與父母處在不同的環境下,所造成管教態度與技巧的差異問題;另一方面由於祖父母之管教態度與技巧較不理想,導致管教不當的情況。

E、文化刺激問題:時代快速變遷,即使祖父母過去有豐富教養小孩經驗,但在文化刺激較弱的條件下,祖父母的經驗不一定能給予孫子女完善的照顧,甚至無法給予孫子女課業上的指導或是提供較多的文化刺激。  

其實我最害怕的是祖父母的溺愛,讓阿文以後無法獨立生活,因為怕把飯吃得到處都是,所以阿媽餵就好。因為怕小孩洗澡洗不乾淨,所以阿媽幫忙洗就好。因為愛吃零食,所以給他毫無節制的吃。這些種種雖然尚未發生,但我會害怕。現今社會如果沒有雙薪實在很難提供孩子好的生活品質及教育,左右為難下現在只能趕快存錢,好讓阿文二歲上學的願望得以實現。但我非常清楚明白,那麼早上學也有它的利弊,關於孩子的好多事情想到頭就痛,養小孩,難。教小孩,更難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an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